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深圳技术大学市场营销课迎蜂群文化大咖

日期:2025-11-17 18:24资料来源: 点击数:

2025年10月20日,深圳技术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现场座无虚席,课程主讲人孙舒云老师特邀深圳市蜂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三位核心嘉宾开展主题分享。本次活动以“内容创造价值,人格激活连接”为核心,聚焦新媒体行业前沿动态与实践路径,为在场学生搭建起理论与产业对接的桥梁,活动全程氛围热烈,互动深入。

本次分享由蜂群文化联合创始人兼CEO莫力洋、创意总监张泽冰、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游佳炜依次主讲,从企业发展、IP运营、职业规划三大维度传递行业洞见。

莫总首先围绕蜂群文化十年发展历程展开分享,结合企业运营数据系统介绍了其业务布局:从单一内容创作逐步拓展为涵盖内容原创、自媒体孵化、社会化媒体营销、影视创作及宣发的多元化商业生态,目前已签约2000余名独家KOL与艺人,在抖音、B站、微博、小红书等主流平台稳居MCN机构榜单前列,累计斩获600余项行业权威奖项。

在内容创作方法论环节,他提出“情绪共鸣、预期反差、超级符号”三大核心要素,以“星有野”“江问渔”等头部IP为例,详解如何放大用户情绪,构建辨识度鲜明的IP标识。

紧接着,他结合蜂群文化十余年的内容生态实践,提出“好奇心是内容破圈的底层逻辑”,从陶白白对星座内容的创新表达,到王七叶剧情化带货的场景突破,用一个个行业案例拆解“如何以好奇心锚定用户情绪、打造不可替代的IP”。

他强调,内容创作者最重要的是自驱力,应该做到“永远追求20%的进步”。针对大学生群体,莫总指出:“大学生思维活跃,对市场趋势与用户需求的捕捉能力突出,且这一阶段试错成本较低,应主动行动以把握行业机遇。”


随后,创意总监张泽冰老师以“IP生命力构建:从内容产出到人格运营”为主题展开阐述,提出“以‘人’为核心的账号运营理念”。

他指出,相较于短期爆款内容,“让观众因认可人而不仅仅是内容,从而持续关注”更具长期价值,并从两个维度给出实践路径:在人设塑造上,需基于真实性格放大核心特征,通过“鲜明人物标签+趣味化评论互动”增强IP立体度;在运营进阶上,可通过设定可玩性主题、产出定制化内容、构建闭环互动体系,引导观众参与内容共创。

最后,蜂群文化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游佳炜聚焦“新媒体行业职业发展与能力构建”,为大学生提供系统性职业规划指导。她提出“四阶段成长路径”建议:大一广泛探索行业领域,大二聚焦细分赛道深耕技能,大三通过实习积累实战经验,大四打磨作品集构建竞争优势。

同时,她详细介绍了蜂群文化的平台支持体系,包括面向新员工的“一对一导师制”“双通道晋升路径”等及即时激励机制,为学生呈现清晰的职业发展图景。

分享环节结束后,学生们结合课程所学行业知识与自身实践难点提出问题,几位分享嘉宾逐一作出详尽解答,现场交流氛围浓厚。

针对“短视频内容同质化背景下如何挖掘差异化情绪共鸣点”的提问,莫总回应,“可借助巨量算数等专业数据工具进行用户痛点词云分析,从孤独、社恐、边界感等高频情绪中锁定创作方向,再通过‘突出化场景+具象化问题’的组合强化代入感,如以‘众人漠视插队行为’的场景放大公共秩序相关情绪共鸣。”

还有不少同学关注IP商业化与内容质量的平衡,莫总以蜂群旗下成功账号为例,指出核心在于“人设与产品的适配度”,需优先选择与KOL风格、粉丝需求匹配的品牌,同时要注重与产品相契合的内容脚本的高质量产出,避免生硬植入引起观众反感。

现场还有一名德国学生请教“零经验的内容创作者如何运营好平台账号”。嘉宾对此问题给出实操建议:“可从‘模仿+微创新’切入,精准捕捉热点,拆解同类优质账号的内容结构与超级符号,再融入个人特色形成差异化。但要注意模仿绝非抄袭,要在合乎法理规范的前提条件下不断创新超越;同时需坚守‘利他性原则’,确保内容能提供情绪、实用或信息价值,逐步积累用户基础。”

本次分享活动通过生动案例与专业指导,让学生深入掌握了新媒体内容创作与IP运营的核心逻辑,有效弥补了课堂教学与产业实践之间的差距。参与学生纷纷表示,嘉宾分享的方法论兼具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为今后的专业学习与职业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素材提供:商学院茹佳颖

审核:商学院孙舒云、蜂群文化品牌公关部张伊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