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商学院副教授Lutz Philip Hecker受邀出席第二届东盟与东亚碳市场工作组会议并做出重要报告

日期:2025-05-26 17:31资料来源: 点击数:

2025年4月10日至12日深圳技术大学商学院副教授Lutz Philip Hecker受邀出席了在泰国曼谷召开的第二届东盟与东亚碳市场工作组会议。本次会议由东南亚与东亚经济研究院(ERIA)联合亚洲零排放中心(AZEC)主办,聚焦了东盟与东亚地区碳市场的发展现状、区域合作及政策创新,邀请了来自中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马兰西亚、老挝、柬埔寨等亚洲国家的学术界、政府及国际组织的三十多名代表参与。本次会议以2024年召开的第一次工作会议的对话为基础,围绕“自愿碳市场(VCM)”,推动“碳定价机制”和“节能减排战略”方面的区域合作、“区域碳市场互联互通”等核心议题展开,旨在推动区域碳市场协同发展,加快亚洲气候行动,助力实现《巴黎协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会议首先由东南亚与东亚经济研究院院长Naoto Okura和亚洲零排放中心(AZEC)负责人Nuki Agya Utama开场致辞,强调了碳市场在区域低碳转型中的关键作用。随后来自中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马兰西亚、老挝、柬埔寨各个国家的代表们纷纷发言,分析了各国在碳市场方面的经验、解析设计特征与绩效评估方法,并积极探讨东盟与东亚联合碳市场所面临的挑战。在区域合作与政策建议方面,来自深圳技术大学商学院的Lutz Philip Hecker副教授做的学术报告“How to Connect ASEAN Carbon Markets: Learnings from the EU and China”成为焦点,通过深入分析欧盟与中国碳市场互联的经验,提出东盟需构建“多层次市场链接机制”,并强调政策协调与跨境认证标准的重要性。报告中Lutz Philip Hecker副教授全面介绍了区域碳市场互联机制,并结合欧盟ETS(碳排放交易体系)与中国全国碳市场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政策协同”“技术标准”“激励机制”“试点先行”这四个核心观点,指出了东盟需建立统一的碳市场框架,避免碎片化;需参考欧盟“链接指令”(Linking Directive),制定兼容性规则;并建议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等金融枢纽开展区域性碳市场试点,逐步扩展至全东亚和东南亚区域。该报告为东盟碳市场从分散走向互联提供了可操作的路线图,尤其对柬埔寨、老挝、越南等新兴市场具有指导价值。

本届国际工作会议通过跨区域经验分享与深度研讨,为东盟及东亚碳市场协同发展注入新动力。深圳技术大学商学院副教授Lutz Philip Hecker的报告因其对政策设计与实施路径的务实分析,成为会议的核心成果之一,有望推动区域碳市场从理念迈向实质性合作。

3E752

图文提供者:Lutz Philip Hecker

关闭